万大庆,璧山人,数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在数论、算术几何、编码、密码和计算复杂性等研究领域均有较高成就。
2015年,万大庆在璧山中学作演讲。
本版图片由璧山中学、璧山区归侨侨眷联合会提供
采访万大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面对一头雾水的记者,他娓娓道来,兴致勃勃地说起了自己这些年来在数学王国里的痴迷与探索。
阴差阳错进入数学王国
从跨入大学校门至今,多年来他一直在这个很多人看来十分枯燥、抽象的领域探索,乐此不疲,并取得了极大成就
1964年生于璧山青杠的万大庆,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时,成绩便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在数学领域的特殊天分却一直没有显露出来。
他喜欢理科,在高中毕业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物理专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后却收到了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缘于这样的阴差阳错,万大庆进入了数学王国,并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从跨入大学校门至今,多年来他一直在这个很多人看来十分枯燥、抽象的领域探索,乐此不疲,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蜚声国际的数学家。
兴趣是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取得成功的起点,他们往往沉醉于研究之中而“不能自拔”,纵使“为伊消得人憔悴”,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万大庆正是这样一个“痴人”。他会为了钻研一个数学问题,达到茶饭不思的地步;而一旦找到正确的思路或方向,便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大学期间幸遇良师益友
……万大庆很快具备了独立思考、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大二时就认真研读了华罗庚的经典巨著《数论导引》,大受教益
万大庆是幸运的,在成都读大学时,便遇上了许多良师益友。
数学专业课的老师们普遍主张,学生不必死读教材,而应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万大庆很快具备了独立思考、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大二时就认真研读了数学泰斗华罗庚的经典巨著《数论导引》,大受教益。
一位比他大一岁的室友也再三提醒万大庆,“要想将来有一番作为,你就必须静下心来关注国内外数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因为有这样的师与友,万大庆的眼界日益开阔。从大三开始,他接连在国内多家权威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大学毕业后又顺利考上四川大学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两年后,因为科研能力突出,他获得提前一年读博士研究生的机会。读博期间,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86年,万大庆偶然在学校图书馆读到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某教授所撰写的一篇数学论文,随即给这位教授写了封信,就相关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那位教授收到信件后很快回复,认为万大庆真正读懂了论文,且所提观点独到而有新意。随即邀请万大庆报考自己的博士研究生。
万大庆还真就顺利地考上了,没多久便远渡重洋,到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潜心钻研证明Dwork猜想
论文发表后在全美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众多数学家认为,万大庆成功证明Dwork猜想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万大庆有了更高的追求。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work所提出的关于单位根函数解析开拓的猜想,在国际数学界很是著名,被称为“Dwork猜想”。
在美国读博期间万大庆首次接触到这一猜想后,立即产生了浓厚兴趣,潜心钻研多时。
拿到数学博士学位数年后,他得以进入著名的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任教,潜心于数论、算术几何、编码、密码和计算复杂性等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
2000年前后,万大庆将目光再一次投向Dwork猜想,苦苦钻研数月,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把证明Dwork猜想的学术论文投到美国数学权威刊物——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年刊》。《数学年刊》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对这篇论文进行了严格而漫长的评审(接近一年),其间还曾专门请万大庆前去作详细阐释,最终决定刊发论文。
论文发表后,在全美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众多数学家认为,来自中国的数学家万大庆成功证明了Dwork猜想,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万大庆由此声名鹊起,《美国数学学会》等专业权威刊物纷纷找他约稿,哈佛大学等著名院校也热忱邀请他去作学术演讲。
由于贡献突出,万大庆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银奖”。2001年,获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聘任为数学系终身教授。
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
他曾专门返回母校璧山来凤中学,与师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在数学领域开展研究的宝贵经验
虽然旅居海外多年,万大庆心中始终牵挂着重庆,牵挂着璧山。
2013年,他曾专门返回母校璧山来凤中学,与师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在数学领域开展研究的宝贵经验;2015年,又一次返回璧山,为璧山中学2000余师生作精彩演讲。
与此同时,他与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内的国内高校交流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回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